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全面投产!
】海洋油气装备体积非常庞大、重量重、产品类型多,为了最好能够降低海上的施工时间,需要在陆地工厂进行生产加工,再像盖楼房一样一层层搭建成大型“油气工厂”后,运往海上安装。传统海洋油气装备制造具有产品类型多、制造工序长、定制化比例大、标准化程度低等显著特点,各生产环节的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实现智能化难度极大。
10月30日,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投产,标志着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全面建成。
海油工程打造了中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一体化生产管控系统,目前已投入智能生产设备600余台套,力求实现从生产管控、产品制造到厂区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同时,厂区应用了海绵工厂水循环、光伏发电、智能废气治理等十多项绿色低碳技术,为推动海洋工程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作为海洋油气装备的关键支撑结构,由于工艺复杂、质量发展要求高,大型海洋结构钢管的焊接是行业难题。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制管作业部经理马亚光表示:“我们自主研制了双面双弧焊接机器人,通过采取了激光跟踪可以自动识别管件和坡口尺寸,精度能控制在2毫米以内,人员投入比传统减少约20%,一次焊接合格率能够达到99.9%。”
海油工程天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基地占地面积约57.5万平方米,一期工程于2022年6月投入运营,二期工程于2023年7月开工建设。二期工程投产后,基地4个智能生产车间、8个生产辅助中心、16个总装工位及适合大型船舶停靠的码头等核心设施全面建成,生产能力可实现翻番。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海洋油气平台、浮式生产装备液化天然气模块等高端油气装备,打造集海洋工程智能制造、油气田运维智慧保障以及海工技术创新研发平台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据悉,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分两期进行建设,自2022年6月一期工程投用以来,完成35座海洋平台建造,累计出货超过8.7万吨,产线%以上。智能基地的全面投产将推动中国海洋装备制造从传统劳动力密集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跨越。
辽宁大学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发布三则设备更新招标公告,采购低温高压核磁共振系统、计算机断层扫描CT系统、大吨位试验机、小吨位试验机、高精度试验机、DIC三维应变测量分析系统等大型设备,预算金额共计7000万元,且只采购国产仪器。
深圳市工信局公示2024年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扶持计划拟资助项目,精密仪器领域尤为引人注目,共有13个项目入选,资助金额达1065万元。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山东省精细化工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快推进山东省精细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日前,由国家数据局印发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公布。这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可信数据空间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进行前瞻性的系统布局。
11月23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发布2024年度科技名词审定成果和2024年度学科研究前沿热点词。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全部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4年11月18日-20日,analyticaChina2024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将覆盖并展示实验室研究和行业发展的[详细]
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过滤与分离技术专业委员会(CFS),上海希达科技有限公司(CNTA),InformaMarkets共同主办的第[详细]